拾界 URBAN TRACE 导视系统设计
1. 项目概述
项目名称: 拾界 URBAN TRACE 项目定位: 城市艺术与文化创意园区 项目功能: 商业区、展览空间、创意工作室、多功能艺术区 项目背景: “拾界 URBAN TRACE”是一个融合城市文化记忆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园区。该项目通过城市碎片和未来生活的重建为主题,旨在展示艺术、商业和生活的深度融合。为了提升园区的品牌形象、引导功能并加强访客体验,特设计了一套具有文化沉淀感与现代感的导视系统。
2. 设计理念
“拾界 URBAN TRACE”导视系统的设计理念基于“城市碎片的重构”和“未来生活的展望”。通过在导视系统中融入现代简洁美学与文化元素,引导访客在园区内流畅移动的同时,也感受到空间中的文化氛围和城市记忆。 设计核心: 现代感与城市记忆的融合:通过材质、形态与空间布局的巧妙设计,将“城市碎片”与“现代功能性”相结合,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。 艺术装置与导视功能结合:导视系统不仅是信息传递工具,还具备艺术装置感,让每一块导视牌和标识都成为空间的一部分,成为园区文化氛围的载体。 可持续性与灵活性:所有导视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,便于未来的更新与改造。
3. 设计目标与功能
主要目标: 信息导向功能:确保园区的功能区划、各类展览空间、商业区等区域都能清晰标示,确保访客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位置。 视觉识别系统:通过统一的设计语言与符号系统,提升园区的整体品牌形象。 文化感与现代感兼顾:导视系统设计将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传达,同时融入现代设计语言,提升空间的艺术感和未来感。 互动性与灵活性:系统设计将允许信息内容的灵活更换与更新,适应展览、活动、项目的变动需求。 主要功能: 区域标识:清晰标示园区内各功能区(如展览厅、书店、餐饮区等)的位置。 指引系统:通过箭头指引、文字和图标信息,帮助访客快速找到目的地。 信息展示:提供有关当前活动、展览、节庆等信息的展示功能,方便访客获取动态资讯。 艺术装置:导视系统本身将成为园区内的一种艺术展示,增加园区的文化价值。
4. 设计构成
4.1 材质选择 木质:主要使用浅色木材(如桦木、橡木),表达自然、温暖的感觉,避免过于冷硬的材料使用。木质材料用于框架、支架和部分面板,保留自然纹理感,突显城市与自然的连接。 磨砂玻璃:用于信息展示区域,确保信息清晰可见,且具有现代感。磨砂玻璃具有半透明效果,可以展示信息同时不打破空间的视觉通透性。 清水混凝土:用于基座和结构性部分,给导视系统增添城市肌理感,同时与周围建筑和景观环境融为一体。 金属:局部使用金属材料,如不锈钢或铝合金,用于雕刻、铭牌和细节装饰,增强现代感和工业质感。
4.2 设计形式与构造 几何碎片结构:导视系统将采用碎片化的结构形式,象征着城市的变化与发展。通过分区、模块化设计,既保证功能性,又能形成视觉上的层次感。 立体雕刻设计:使用雕刻和浮雕工艺,将城市的历史和记忆通过视觉艺术形式融入到导视系统中。雕刻图案包括城市符号、抽象几何形态和现代文化图腾。 信息模块化:所有信息面板和展览信息模块都可以灵活更换,确保系统的持续更新和灵活性。
5. 视觉系统
5.1 字体与图标设计 字体:选用现代无衬线字体(如思源黑体或Helvetica),确保信息清晰可读。字体大小与排版依据功能区域的不同进行调整,保证访客能够快速识别。 图标系统:图标风格简洁、直观,通过线条图标配合文字信息,为访客提供快速理解的视觉提示。
5.2 颜色系统 主色调:浅木色、灰色混凝土、深灰色、自然绿色作为主色调,确保导视系统与园区整体色调和谐统一。 辅色调:使用金属色(如金属灰、银色)进行细节装饰,提升现代感和质感。
5.3 信息呈现与布局 信息层次:根据功能需求分层次呈现信息,主标题醒目,次级信息简洁。所有信息模块将按照园区的逻辑布局组织,确保访客能够顺畅浏览和理解。 导视引导:箭头与指示符号会根据空间的动线进行精准设计,确保路径引导清晰。 6. 设计实施与可持续性 6.1 模块化与更新性 所有信息面板与图标均为模块化设计,便于更新和维护。随着园区的活动变化,导视系统的信息内容可以灵活调整。 6.2 环保与可持续性 所有材料均选择环保且可持续的材料,如天然木材、低VOC排放的涂料、可回收的金属和玻璃。 7. 总结 拾界 URBAN TRACE 导视系统设计方案以艺术装置感和现代功能性为核心,结合城市记忆与未来生活的主题,确保园区导视系统不仅具备实用性,更能与园区整体文化气息相呼应,提升空间的艺术价值与功能性。